全文共十點
1. 上網課從哪裡開始學習?
你是從哪裡開始學習的呢?你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嗎?
• 成功的學習體驗不只包括 “了解更多” —— 而是能夠利用這些知識做更多事情。(你可以馬上運用你所學的嗎?)
• 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些學習得來的知識, 需要練習才可精通嗎?。如果是,確保你有機會練習和發展那些技能。
• 你學習的動機和態度是什麼? 如果你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什麼,還有其他原因導致你沒有成功嗎?(我知道如何做,但是我不做?)
• 改變可能很困難,因為你可能有根深蒂固的模式或習慣,你必須 “學習忘掉”(unlearn) , 並將其視為變更過程的一部分。(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真實書本的質感,一開始可能會拒抗電子學習。不過,我前年終於狠下心買了一台kindle。)
• 環境需要支持你的學習。你在嘗試應用所學知識時遇到障礙的話, 會降低你學習的成功率。(你家的網速,還好嗎?)
• 有時這可能不是學習問題,而是溝通、方向或領導的問題。識別這些問題可以在學習上節省大量精力。(這個問題真的是上了網課就能解決的嗎?)
• 如果你有明確定義的問題,就可以更好的學習。
2. 誰在學習?
• 你問一下自己——你的學習動機、好惡、技能水平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什麼? (這好像有點深奧, 不過了解自己的確是很重要的課題。)
• 你對這個課題有沒有經驗? 如果有, 你需要更多資源和自主權去學習嗎?(我比較喜歡self-pace的學習,不用等到下一週才能解鎖下一個課題。)
•你已有的信息的框架是什麼? 你學習的內容能幫助你構建和組織你已有的信息的框架嗎?(假如你在學習心理學,它跟你從前學習過的科目有沒有什麼類近的地方可以作比較?)
• 學習體驗應該是雙向互動的,你學習的時候有得到回應嗎(feedback) ? (即使沒有老師在場,也最少應該有提示告訴你,你的答案是對還是錯。)
3. 學習目標
• 學習時常常問自己 “為什麼?” 如果你不學習以下的內容, 對你會有什麼影響?
• 在定義問題之前,以確保你在解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你沒有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你不需要的知識?)
• 問自己兩個問題: “這是我在現實世界中實際會做的事情嗎?” 和“我可以在什麼時候完成?” 以確保你的學習目標是有用的。(我才不要學編程學一百年。)
• 確定你要理解多複雜的內容, 以及對這些內容需要多熟悉。(你要成為一般用家,還是要成為專家呢?)
• 識別這是快速得到還是要花時間才能得到的技能,並使用適合的學習策略。(上網學鋼琴,是快還是慢呢?可能易學難精。)
4. 學習與記憶
• 記憶依賴於編碼和檢索,你要考慮如何令材料進入長期記憶,以及以後可以做些什麼來檢索它。(我今天讀完了這篇文章,要怎麼記記住這些技巧?以後要怎麼把它找出來?)
• 你會被源源不斷的資料包圍,哪些內容對你來說有意義並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 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有其局限性,很容易讓新學習者不知所措。限製或分割信息,可以更易於管理學習內容。(如果資料真的對你有用,不要想著一次就把它全部都記著。少吃多餐才容易消化。)
• 人們只在出於某種目的需要時才將項目保存在工作記憶中。一旦那個目的得到滿足時,就會忘記內容。想學習信息在記憶中保留更長時間,就要增加該信息被編碼的機會, 令它變成長期記憶。
• 長期記憶的組織對你檢索材料的能力有影響。如果材料基於豐富的內容並以多種方式被編碼, 那麼你將會更快檢索到有關內容。(跟一個人交往很久然後分手了,因為你們一起做過的事情太多,所以無論你做什麼都會想起他。)
• 將學習的情感背景與檢索的情感背景相匹配,可以提高你能夠成功使用該材料的可能性。(如果你習慣在café休閒地學習,那麼在真實生活中情急要應用的時候,想必定很難把溫習過的拿出來。)
• 講故事能利用現有的心理框架,因此以故事形式提供信息比其他類型更容易保留。(跟小孩講故事比講道理有效。沒有情境配合下生出來的道理,難於理解。)
•重複和記憶將有助於將信息編碼到長期記憶中,但它是有限的策略。這個過程對學習者的你來說可能很乏味,並且沒有提供很多途徑恢復。
• 利用許多不同類型的記憶可以提高可能性材料被保留的機會。(聽說讀寫,都來一遍。)
5. 學習與注意力
•如果可以,讓學習點接近使用點(即時學習)。當那不可能,使用情景或解決問題來創造立即有用的感覺。
• 吸引學習者意力的一些方法包括故事、情感共鳴、緊迫感、驚喜、和有趣的謎題。
•社交互動和視覺提示將大大有助於吸引和保持注意力。
• 競爭和外在獎勵等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但它們有機會分散你對真正目標的注意力,並對你的內在動機產生負面影響。(我也常常為了要把學習程序盡快做完,在學習討論區隨便發問兩個問題,然後都不怎麼仔細看別人的答覆。所以,如果想要好好集中,學習的時候請盡量發問對你來說真正有意義的問題。)
• 內在獎勵總是需要學習者自主選擇才能有效。(如果是老師/老細迫你來學習的,不好意思,請你也給予這場學習一個意義-說不定能交到朋友呢。)
想知道更多有關學習的小貼士? 下回將為你講解有關學習知識與學習技能的分別, 學習的動機, 學習的習慣, 社交學習, 學習的環境以及如何評估學習等課題。
6. 學習知識
• 使用回憶先前知識來幫助支持記憶編碼和檢索。(論溫故知新的重要性。)
• 學習中需要一些摩擦。太順利的學習(告訴你所有資料) 會使人難以堅持。 你需要經常使用材料來保留它。(所以有些老師會選擇抽起一些ppt, 你來上課的時候才給你。)
•社交互動是增加 “學習摩擦”的有效方式。(記得上回講到, 我們要問有意義的問題。)
• 盡可能展示,不要說出來。 (身教的重要性, 不用我來告訴你吧。)
• 從反例開始或使用反例可能是防止誤解的好方法。(人都愛看錯誤示範, 因為錯愛才刻骨銘心。)
• 要記起你成功的學習經歷, 不論大小, 來培養自信和成功感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打了html的code, 改變了字體, 覺得自己好像都變成IT人了。)
7. 學習技能
• 大腦功能通過練習變得更有效率。
• 避免源源不斷的新信息——這會令你筋疲力盡。 相反,遷移到新信息之前回顧一下已學習的信息, 再去了解下一個新的元素。
•心流(Flow)是一種參與狀態,可以通過平衡挑戰和能力來創造。(讓你忘了時間的人和事, 你還記得嗎?)
•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空間練習 (Spacing)。(上回提到的, 少吃多餐有助記憶。)
• 如果需要自動化或零失誤,你將需要更多練習。
• 在評估學習者表現時,盡可能執行實際任務。(要學駕車, 就要到街頭實戰去!)
8. 學習的習慣
• 習慣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行為模式,經常被遵循,直到它變得幾乎是非自願的。” (就像是一個有絕對音準的人, 你叫他故意把音唱走, 他也唱不到。)
• 表現弱與強的區別可以歸結為習慣,即使是在知識、技能和動力已經存在。(專業的運動員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做出完美的動作。)
• 習慣形成需要能夠識別該習慣的觸發因素,並製定適當的計劃回應那些觸發。(如果你想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最好把運動用品放在當眼的地方。)
• 沒有人 “能被告知”一種習慣。 人們需要參與習慣的形成。(我現在叫你早睡早起, 叫得動嗎?當你睡過一覺好的, 才會願意養成這習慣。)
• 習慣的形成通常需要練習和反饋。
• 改變環境、縮小習慣並將新習慣與現有行為聯繫起來可以增加習慣形成的可能性。(現在開始, 每天吃完晚飯後把燈調暗, 然後早5分鐘上床睡覺。)
9. 社交學習
• 如果你不再是個學生, 你大部分學習可能發生在課堂之外。(例如是……辦公室的Pantry。)
• 正式學習最適合明確和穩定的內容。快速變化的內容通常很難融入正式學習之中。(那些免費的雲端程式, 每到3至6個月就會改版一次。我相信你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上課。)
• 高度複雜或多變的問題可能需要非正式的, 靈活性的解決方案,例如作為社區導師、教練等去嘗試實踐你的所學。(歡迎與我一同學習!)
• 學習群組不能被強迫組成,也與參加者的技術高低無關。群組參加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得到他人的培養或鼓勵。(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 為了最好地把精力集中在社交或非正式學習上,試著找出人們已經在做的事情做並找出支持他們的方法。
• 雖然一個人幫助另一個人總是很好,但如果它“大聲”地發生(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將會有更多人受益。(希望你會喜歡我在這裡分享的學習的小技巧!)
10. 網課的環境與學習
• 不要試圖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頭腦中,而是試著弄清楚是否有一些知識可以被投入到環境中。(學了剪片之後, 好好醜醜都剪一條片放到youtube上去吧!)
• 接近度(proximity)很重要——讓知識盡可能接近行為。(你學了剪片之後, 要創造自己的作品。)
• 在環境中學習時,請記住識別正確的選項比回憶它更容易。(留下可以讓你回想內容的筆記吧!)
•看看有沒有辦法簡化學習過程, 使其更簡單、更易於執行。(你可以嘗試去教別人看看。)
除了以上十點學習進行時的要點,學習後也要做評估
• 填寫學習調查。反省一下什麼學習策略對自己有效。(填寫Course evaluation不只是為了出糧給老師的, 你也得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一下。)
• 給自己出一些基於情景的問題,並應用你學到的東西。(如果我今天要為某部做一條培訓短片, 我會怎麼做?)
• 向導師要求反饋。(如果你像我一樣當面問會覺得不好意思, 那就發個email吧。)
• 同行評價或自我評價也可以提供有用的反饋。
• 在你的組織中尋找可以為你提供的信號(例如,客戶的反饋)來檢查學習是否有效。
文章轉載自2BeGuru - 《 人人都在上網課, 你又真懂得上網課嗎? (上)》 / 《 人人都在上網課, 你又真懂得上網課嗎? (下)》
最新文章
自我管理
預防認知障礙:多參與義工活動、多運動、多社交
為提升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把每年9月訂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月 (World Alzheimer's Month),9月21日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日 (World Alzheimer's Day)。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s disease),或多被稱為「老人痴呆症」或「腦退化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 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人員聚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專注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認知障礙症。 2023年度的會議上其中一項報告,對老年人的新研究發現,參與義工活動的老年人記憶力和執行功能更好。
復元
【復元故事系列】亂旅尋序(耀強)
早前轉服新的精神科藥物導致復發,生命引起大動亂,思想情緒行為都大受幻覺幻聽幻想操控,當中得到親友的關顧,讓我重新選擇入院接受轉藥,然後尋回秩序重獲新生命,跟著我再找回我的安心日常。
自我管理
投資友誼:豐富你的生活、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在1997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友誼是有益世人的良善影響力,有助維繫世界安定。 世界和平安定,自然推動每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成長。投資友誼令你的生活豐富、同時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