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係Shirley,是一名精神病復元人士。我患上了思覺失調差不多20年,你們覺得精神病會否康復呢?
聽完我的復元故事,你們再想一想吧!
回流攻讀博士學位
80年代,我就讀一所中文中學,考完高考獲得1A3B,但英文就不理想!
幸運地,家人送了我到加拿大留學七年,由高中到大學,進修到碩士!
在加拿大,我學懂了開車、剪草、種樹、煮飯,就學之餘,還擔任教授的研究助理!
到了1998年,當時我24歲,加拿大教授推薦我入讀有獎學金及宿舍的香港城市大學攻讀博士!
但半年之後,我病倒了!當時由加拿大回港,朋友不多,而且博士班的同學很勤力︰每日早上七點到辦公室溫習,直至晚上學校十一點關門才離開。
競爭激烈之下,與同學相處上不協調,加上離家太耐,日常生活、朋友、家人甚至社交方面,適應都出現問題!
我病倒了
在短短半年,由最初只是失眠,到自言自語,還對紅色燈產生恐懼感!
我聽到街外人不斷談論我!又開始覺得有人無時無刻跟蹤我監視我,甚至覺得電視裏的人物都談論我一樣,而且頭痛得很,又經常聽到房間上有波子聲等。
有一次我喺街上大叫大嚷,於是父母送咗我去急症室,確診患上思覺失調。醫生給我處方精神科藥物,但當時社會氛圍對精神病有標籤,加上自我歧視,不接受自己患上精神病,覺得精神病是不能夠醫治的,而且又未能適應藥物副作用,所以擅自停藥,結果進出了葵涌醫院好幾次,也做了兩年「宅女」冇出過街。
不甘心就此一生
但,我唔甘心就咁一世!
為了更了解自己的病及狀態,我嘗試找相關的書看、聽講座、打心理健康熱線查詢,了解更多病徵及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跟醫生傾過之後,醫生處方了一種新藥給我,我在醫院住了九個月,忽然一天感覺像「叮」一聲,發現藥物真的幫到我!
不忘發揮自我優勢
結果我乖乖地食藥,一直不放棄,更發揮我的優勢︰資料搜集和分析能力,最後成為朋輩義工!
現時,我仍然參與義工,推廣精神健康資訊予大眾,亦成為了港大社工系的朋輩研究員,以過來人身份,從事精神健康研究。
從抗拒食藥,到醫生不斷為我試藥,較藥,直至啱藥,過程都差唔多十年,人生有幾多個黃金十年。但我想講嘅係,有精神病其實都只係人生中嘅一個困難,家人同朋友支持好重要。
現時香港的精神科發展比以前好,若真的有情緒困擾,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如醫生、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等,而機構方面有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安泰軒)、病人自助組織(康和互助社聯會)、社署及醫管局,坊間亦有24小時的精神健康熱線、網站診斷。
以過來人經歷,我認為愈早介入,康復過程會快很多。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令更多人對精神病有多點認識,少點歧視,更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樣︰由病人角色轉為同路人角色,再成為真人圖書,呼籲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為我們弱勢社群發聲!
復元故事提供︰Shirley@康和互助社聯會
插畫提供︰Wing Lau
最新文章
自我管理
預防認知障礙:多參與義工活動、多運動、多社交
為提升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把每年9月訂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月 (World Alzheimer's Month),9月21日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日 (World Alzheimer's Day)。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s disease),或多被稱為「老人痴呆症」或「腦退化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 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人員聚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專注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認知障礙症。 2023年度的會議上其中一項報告,對老年人的新研究發現,參與義工活動的老年人記憶力和執行功能更好。
復元
【復元故事系列】亂旅尋序(耀強)
早前轉服新的精神科藥物導致復發,生命引起大動亂,思想情緒行為都大受幻覺幻聽幻想操控,當中得到親友的關顧,讓我重新選擇入院接受轉藥,然後尋回秩序重獲新生命,跟著我再找回我的安心日常。
自我管理
投資友誼:豐富你的生活、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在1997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友誼是有益世人的良善影響力,有助維繫世界安定。 世界和平安定,自然推動每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成長。投資友誼令你的生活豐富、同時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