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鬆
完全活在當下,覺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接觸自己內在的一切和外在四周的事物,學會掌握「當下」、獲得「覺知」的力量及「非判斷」的態度。
2. 觀察判斷
• 判斷是思想的一種,當認同、接納思想為事實時,思想就成了判斷。
• 判斷是衝突的來源,因為它阻礙溝通—引發防衛、抗拒、反感、障礙連結、理解,也障礙慈悲能量流動。
▪ 透過觀察,我們認知(相對地)客觀事實,實質發生了甚麼事?運用感官,直接體會到—見到、聽到、觸到等。
我們常常活在判斷中︰
▪ 生活中,你會常常跟人比較嗎?比較甚麼?
▪ 你會經常帶著「應該」、「必須」、「一定要」的能量來做事或溝通嗎?
▪ 當你覺得「做得不好」時,你對自己說甚麼?
▪ 你聽到別人指責、批評你時,你會有甚麼反應?
3. 感受
▪ 感受是身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身體經驗的反應,是神經化學物質的反應。
▪ 感受是受思想影響的。
▪ 感受是內在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表達,根源是內在需要。
4.需要
▪ 維持生命,讓人生過得豐富精采的元素,包括基本的生存條件,水、空氣、食物,心靈層面的如尊重、理解、愛等。
▪ 需要是感受的根源,需要得到滿足愉悅感受
▪ 需要得不到滿足痛苦感受。
▪ 普世的,不因文化、語言和信仰不同而有所差別。
5. 請求
▪ 請求是能幫助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可行方式
6. 自我同理
▪ 同理就是在聆聽對方時,聽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們能這樣做,並能覆述給對方聽時,他就會感到被聆聽和被理解。
▪ 連結自己,就能作自我同理,即能與自己的感受與需要連結。
▪ 每天花少許時間跟自己一起,與自己的感覺、需要共存、連結。
▪ 每天有一些靜默的時刻與自己作自我連結,上天給我們的禮物──我們獨特的才能、生命中美好的東西,我們會因此生起感恩心。
參考資料︰「非暴力溝通 x正念 初體驗」課程
***計劃由新生精神康復會主辦,並由李嘉誠基金會贊助、新生學院支持
最新文章
自我管理
預防認知障礙:多參與義工活動、多運動、多社交
為提升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把每年9月訂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月 (World Alzheimer's Month),9月21日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日 (World Alzheimer's Day)。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s disease),或多被稱為「老人痴呆症」或「腦退化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 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人員聚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專注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認知障礙症。 2023年度的會議上其中一項報告,對老年人的新研究發現,參與義工活動的老年人記憶力和執行功能更好。
復元
【復元故事系列】亂旅尋序(耀強)
早前轉服新的精神科藥物導致復發,生命引起大動亂,思想情緒行為都大受幻覺幻聽幻想操控,當中得到親友的關顧,讓我重新選擇入院接受轉藥,然後尋回秩序重獲新生命,跟著我再找回我的安心日常。
自我管理
投資友誼:豐富你的生活、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在1997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友誼是有益世人的良善影響力,有助維繫世界安定。 世界和平安定,自然推動每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成長。投資友誼令你的生活豐富、同時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