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撰文】中醫與精神健康︰情緒與食療

情緒,即中醫所說的「 七情 」 喜、怒、憂、思、悲、恐、驚 這 七 個 情緒 的 波動太大,或時間太長, 都 會導致五臟六腑的氣機失調 。 中醫對於情緒調理的 其中一個方面 是調動體內之氣,不通則通、氣虛則補、氣亂則安、氣亢則降 。


食療對於 「 氣 」 的調理上 以理氣和補氣為主。 「氣虛 」的情況較重者, 即 氣在人體中出現不足的時候,容易有虛寒、虛勞、代謝 減慢、 健忘、不安 、 沒有動力、心灰意冷 等 症狀, 飲食上建議以 補氣 為主,補氣主要靠補脾 適合多吃補脾益氣的食物,如大豆、白扁豆、雞肉、大棗、黨參、蓮子、山藥和北芪等 。加上情緒容易影響脾胃功能,在中醫的角度即指 「 肝鬱乘脾 」 ,臨床診症時常見患者 精神緊張便泄瀉腹痛,或是壓力大便不想 進 食等,都是屬於這種情況,更要注意脾胃的護理。


「氣鬱 」的情況較重者,即 氣在人體中積聚不通, 多因壓力、未能及時發泄情緒所導致, 壓力積累是現代人出現情緒問題的主要因素,最容易影響 「 肝臟 」的疏泄功能, 其中疏泄功能 的意思 包含了精神情緒、消化,以及與氣、血、水的流通 。「 肝 氣鬱 結 」則出現常鬱悶、嘆息、胃脹或容易焦慮 等症狀, 飲食上建議以理氣為主, 多吃對行氣有幫助的食物,飲食中 亦 可適當加入陳皮、砂仁、薄荷等有疏肝理氣和升散作用的食物。不少人都有喝花茶以助疏肝解鬱的習慣, 但要注意食物也有四氣五味之分,選擇食療時亦要注意其寒熱之性是否適用於當下的體質、症狀,甚至是季節氣候。


春天肝氣升發,脾氣易躁,調理上著重疏肝理氣;夏天氣候濕熱, 著重 清解暑熱;秋天乾燥 易傷肺 著重 養陰潤燥;冬天寒冷、萬物凋零,心情易抑鬱, 著重 補陽 藏精 。當然,因時制宜只是臨床辨證其中一個方面,但仍可供常 以食療養生者參考,因時變動因症改變,始得良效。

作者︰馬慧君註冊中醫師

文章由「上醫堂」授權上載

複製網址來分享

最新文章